80%收入來自“單位買單” 愛康國賓仍存“信任”隱憂
2009年8月19日,南京街頭一家愛康國賓體檢機構的健康體檢廣告。5年野蠻生長,愛康國賓成為“體檢第一股”,但難掩行業隱憂。 圖/CFP
6月10日,國內體檢機構愛康國賓完成了其在納斯達克的財報“首秀”。
財報顯示,其2013財年營收同比增長51%。歸屬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78%。
從數據來看,愛康國賓上市後的財報“首秀”亮眼。但與此同時,業內及媒體關于其“業務單一”“過度依賴集團客戶”等弊病的質疑仍未停止。此外,在愛康國賓亮眼的業績背後,中國體檢行業規范的長期缺失,造成普通用戶對專業體檢機構的不信任,亦成為“體檢第一股”的未來隱憂。
很多人認為健康體檢行業沒什麼門檻,愛康國賓80%的收入來源于團隊客戶,新創辦的體檢中心就想贏得大批客戶,基本不可能,所以獲取客戶是第一道門檻。這個行業,若再有人敢闖進來,可能說得不好聽點就是找死。 ——愛康國賓CEO張黎剛
可是體檢真的有用嗎?由于沒有專門的規章制度和審核標準,體檢市場門檻很低。目前,設立體檢中心、開展體檢服務的準入條件只有兩個:專業醫療機構,從事健康檢查的行業工作人員具有資格證和行醫證。過于寬松的準入條件必然造成規范力薄弱。 ——前瞻網資深產業研究員、分析師李玲
80%收入來自“單位買單”
“兩個月前在NASDAQ上市,近期股市表現還不錯,14美元上市,昨天收盤是18.8美元”。6月19日,在“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並購大會”上,愛康國賓CEO張黎剛對公司上市以來的勢頭表示滿意。
上市兩個月後愛康國賓本月10日完成了其財報“首秀”:2013年第四季度營收2950萬美元,同比增60.9%;凈虧損570萬美元,同比收窄20.6%;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2013財年業績表現更為樂觀:營收2.023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12.438億元),同比增長51.1%。歸屬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2160萬美元(約合人民幣1.328億元),同比大幅增長了78.4%。
從數據來看,愛康國賓上市後的這次財報“首秀”亮眼,但與此同時,社會關于其“業務單一”的質疑卻仍未停止。
數據顯示,愛康國賓的體檢收入以集團客戶為絕對核心。2012年,愛康國賓8.2億元的總營收中,90%來自體檢服務;在體檢收入中,高達90%的比例來自集團客戶。而根據愛康國賓CEO張黎剛介紹,最近的這一數據依舊高達80%。
對此張黎剛曾回應稱“這個比例過高。你可以說我們的服務很專一,也可以說很單一”。
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集團客戶之所以成為愛康國賓的主要收入來源,是因為個人客戶沒有得到有效開發。究其原因,則是“散客”們對愛康國賓並不“買賬”。
6月19日上午,愛康國賓宣武門店開始迎接前來體檢的人群,其中不少顧客是持單位發的體檢卡來“享受福利”。在彩超項目等候區,幾位女子一邊等待一邊閒聊,她們同是來自西城區某單位的。“自己沒有花過錢(來這裏)”。其中一位顧客告訴新京報記者,如果不是單位花錢買單,她不會自掏腰包來私立機構做體檢。
“可能會結合自己的情況,有針對性地到醫院做幾項檢查”,她指著一張體檢項目表對記者說:“這上面很多項目對我來說其實都沒必要,但是包含在套餐裏,也算了錢”。
“體檢第一股”可靠性隱憂
“體檢中心就是環境好,服務周到。”19日,愛康國賓宣武門店的一位顧客告訴新京報記者,“但是在這種地方體檢之後說我沒問題,我還是不放心,哪個地方不舒服了,還是會去醫院查一下。”
事實上,消費者對私立體檢機構的“不放心”由來已久。媒體上,關于體檢機構“錯檢”“漏檢”的報道比比皆是:無蛀牙檢成有蛀牙,鼻息肉檢成鼻咽癌,給當事人造成精神打擊和經濟損失。更嚴重的案例還包括本該查出的疾病被漏檢,導致病情貽誤,有的甚至發展成惡性腫瘤。
作為體檢第一股,愛康國賓也未能免于“可靠性”的質疑,2013年,愛康國賓卷入“漏檢門”,有媒體報道稱,一位消費者在愛康國賓體檢,有已知病症“乳腺結節”未被檢查出來。此後,愛康國賓發布聲明稱,對于較小的乳腺結節,檢查不出來“完全有可能”。
6月19日,新京報記者在宣武門店看到,盡管父親節已經過去,愛康國賓的“父親節”營銷仍在進行中。在愛康國賓“父親節感恩回饋”宣傳單上,記者看到,體檢套餐價格從588元到2888元不等。
記者向愛康國賓銷售人員咨詢該係列套餐的集團業務,一位銷售人員在問清了“員工人數”和大致預算後,向記者表示,100多人的團檢,如果想給員工選購該係列中最便宜的588元套餐,最終優惠價可能在588元的基礎上打4.5折。
值得注意的是,該套餐在宣傳單上標示,588元已經是感恩回饋價,這款體檢產品的原價是1080元。但如果是個人客戶,則無法享受到相應折扣。
“這種一折再折的超低價集團營銷方式,公司抓的是集團客戶,走的都是單位例行公事的體檢服務,卻難以得到普通消費者的信任”。
業內研究人士認為,體檢機構真正的發展潛力是培養個體消費群,發展健康管理服務,包括係統的健康方案制定,建立個人數據庫,長期跟蹤醫療服務等。而中國的體檢機構因為缺乏個體消費者信賴,目前還是走依賴集團客戶例行體檢這種粗放的營收模式。
低門檻背後,體檢行業裸奔已五年
“很多人認為健康體檢行業沒什麼門檻,愛康國賓80%的收入來源于團隊客戶,新創辦的體檢中心就想贏得大批客戶,基本不可能,所以獲取客戶是第一道門檻;第二,大多數企業做體驗都是每人幾百元,要真正保證質量並獲取利潤是非常艱難的。所以在這個行業,若再有人敢闖進來,可能說得不好聽點就是找死。”坐穩了“體檢股”的第一把交椅後,愛康國賓CEO張黎剛日前拋出“門檻論”警示後來者。
然而,對于張黎剛的壁壘論調,新京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分析人士並不認同,一直以來,業內對體檢行業形成的認識是“低門檻”。資深產業研究員李玲認為,由于缺乏專門的規章制度和審核標準,體檢行業的進入門檻很低,且規范管理薄弱。
“和公立醫院相比,體檢機構堪稱暴利。私立體檢機構的高附加值可能就在于笑臉和服務上。專業性在這裏並不是最大賣點”。一位來自雪球網的投資者分析稱,目前的體檢行業大多數還停留在基礎層面。愛康國賓作為上市公司很典型:就是通過儀器做檢查。體檢服務技術門檻低,資金、硬件和客戶資源很容易被替代。談不上用戶忠誠度”。
市場統計顯示,2013年,中國健康檢查市場容量將近4億人次,體檢行業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。市場預測,到2020年上述數據將超過9億人次,我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。
但新京報記者採訪發現,如此龐大的潛力市場,其最高的法律規范,《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》,自2009年8月原衛生部發布後,目前一直是“暫行”狀態。
該條例規定:醫療機構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受檢者在健康體檢中的醫療安全;醫療機構開展健康體檢應當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和規范,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健康體檢的質量。
“這個規定還是太籠統了。採取有效措施保證醫療安全、質量,具體什麼措施算是有效,怎樣執行才能保證?這些細節都比較粗糙”。前述醫院研究人士說,“而且這個規定至今都是暫行,沒有落實相關的配套細則。”
北京健康管理協會會長杜兵曾向媒體表示,目前國內體檢行業“沒有一個行業通用的、公認的、科學的統一標準”,對于是否具有疾病前兆、體檢哪些項目及項目數量多少等等問題,基本上由各企業自行判斷。
上海海上律師事務所合夥人、醫療律師劉曄告訴新京報記者,近年來,關于體檢機構漏檢、錯檢的法律糾紛十分常見,“越大的體檢機構,遇到的這種問題就越多。”劉曄說,體檢機構不負責治療,對病人的身體健康不造成直接後果,正因如此,消費者在面向體檢機構維權時並不容易。
前述醫院研究人士告訴記者,體檢行業標準缺失已非朝夕,這種現狀直接造成了消費者對體檢行業的信任度無法提高,“愛康國賓集團業務收入佔比那麼高,間接印證了這個行業問題。許多消費者覺得專門體檢中心是忽悠,除非是單位發福利,不用白不用”。他說,“短期來看,只要銷售總體不錯,對企業似乎沒什麼影響,但是長期來說,如果不能盡快確立行業法規、細化行業規范,獲取普通消費者的信任,中國的體檢市場發展前景堪憂。”
http://www.attorneytsai.com/
留言列表